手中事,眼中人,胸中的世界

1.

25岁,十字路口,必经之路。

2.

我之前一直想搞国际发展、联合国、微型金融、偏向于用商业的手段做公共事业。上次回国的时候找了一个世界银行、联合国、中国政府合作的组织,有个岗位是专门研究微型金融的发展。我之前也做了很多类似的尝试,实习、做村镇银行,给农户、个体户贷款,后来因为种种原因,工作机会也失去了,同时对这个行业也不那么执着了。因为看到很多现实问题,在国内这个行业里的技术和人才都非常落后。而且在北京这种地方,我自己入不敷出,至少这几年看。后来我就想,刚刚工作还是要锻炼本事最重要,并不在乎去了那个行业,做有些东西,在中国这个环境下,绕个弯子,也许能做得更好,在private center里学到的professional skill更好。工作接触的人也很重要,那个圈子里你碰到的是,一拍脑袋就做事的做事方式,可能对一个年轻人的成长并不一定是最好。我现在做的工作是在一个外资银行,先学做人做事吧,把金融业的知识先学起来,然后做一段时间,再同时关注一下其它的职业,再做一个新的定位。

3.

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无奈,每个职位都有每个职位的无奈,关键是看怎么取舍。新人刚工作时,都是做一些小事,没有这么快可以创造很多事,但是积累几年的话,还是很快会有机会的,只要你在潜心学习的话。之前跟有些人聊,当你去做一件比较大的事情,去运筹帷幄推动一件事发展的时候,你会非常珍惜你之前做一些非常小而琐碎的事情,做这些事的时候你有很多机会去观察去问——别人是怎么做的,因为你是新人。等到你积累了以后,才会懂得怎么样把一件更大的事做好。

如果你只是关注现在的眼前的很小的东西的话,一年只能学人家一个月的事情,如果你有很高的一个目标的话,去观察别人,从别人的经验里学习,你就会在一年内学别人四年的东西。

其实我觉得不管在什么地方,什么人,总会觉得自己的选择是有局限性的,觉得自己不自由。但是,从另外一个角度讲,当你自由的时候,你真的会觉得自己那么自由吗?

4.

大家变得越来越现实了嘛。

我觉得我身边,接触的那些在职场的还是有坚持自己的理想的人,多跟他们打交道,不要忘了自己最初的想法,很多事情还是可能的。同时,变得现实并不一定是坏事,而且你永远只是理想主义的话,你没法把这事做成。曾国藩说:成大事者,你既要有大的视野,也要有把一件事情,每一步每一个细节实现的能力(“规模远大”,“综理密微”)你人变得现实了,看到了身边的世界、现状。这也是成长。不仅要有大的理想,适应社会才有更大的创造。

我在北京,一个多月的北漂生活让我觉得,你把你自己这个人理清楚已经很不容易了,还要关心身边的人,我现在觉得我父母很不容易了,你要去做大的事情更加难。所以,有这种非常现实的体验以后,你更加容易珍惜很多东西,你更能理解很多人的苦恼和生活中的不容易,同情心。

也可以说,你变得现实了,但是这跟你去追求自己原先的想法并不冲突。 你变成了一个更加活生生的人,有血有肉的。

5.

创造来自心血和积累,无法心急。

6.

大自然对万事万物都没有特别的约束,万物都在自然的陶冶下自然的生长,欣欣向荣。做事的时候不需要有这么多约束,洒脱一点。

记录自微信